AI智能运用培训、科学发声赋能课堂、学科教研体系建构……学期初,这所学校教师这样忙充电。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科教研与科研深度融合,2月10日至11日,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在城东北校区举行泉州市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基地校校本研修活动。全体教师齐聚一堂,通过专题讲座、学科经验交流等形式,共探教育创新路径。
在AI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也在积极探索新技术的应用。活动现场,泉州师范学院的黄晓冬教授为大家带来《运用AI智能体 推进新质教育》专题讲座。黄晓冬教授从教学智能体的定义、作用及使用方法三个方面,分享了使用不同AI智能体软件进行办公教学的实践经验。讲座注重实操性,让老师们现场学会运用,以便在今后教学中提质提效。老师们热情高涨,对AI参与教学表现出浓厚兴趣。
“这场关于AI赋能新质教育的讲座,刷新了我对教育技术化的认知边界。黄晓冬教授提出的‘人—AI—人’闭环理念令我深受启发:AI不应是冰冷的工具替代者,而应成为强化教育温度与效率的智能支点。通过AI精准处理作业批改、学情分析等基础工作,教师得以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将更多精力投入课程创新与个性化引导,这正是技术与人文精神的良性共振。当然,我们应该以‘认知指挥官’的身份驾驭AI,而不是被动地成为AI的依赖者。真正的教育革新不在于工具迭代,而在于教师能否以设计者的姿态,将AI锻造成延伸教育智慧的‘思维杠杆’。”王荣烽老师说道。
“AI智能融入教育,让学习资源变得无处不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非常迅速地从AI智能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非常地方便快捷。”张富亮老师表示,以体育教师为例,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可以利用AI智能对我的教学内容进行一个优化,使我在课堂中教学的内容更加地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提升课堂效率。
“大家跟着我一起慢慢地呼吸,喉咙保持放松,咱们吸气的时候要注意感受,小腹自然收缩,后腰有一种胀开的感觉,大家都感受到了吗?”丰泽区文化馆馆长傅树明走进学校,为全校教师带来了一场《朗诵赋能小学课堂——科学发声与情感表达的技术》的精彩讲座,他从理论到实践,深入剖析科学发声对教师、学生及学科教育的重要意义。针对教师课堂有声语言的常见问题,傅树明馆长亲自示范发声技巧,为老师们提供了实用的解决方案,有效缓解教学中嗓子疲劳、课堂平淡和学生注意力分散等难题,让老师们收获颇丰。
“听完傅树明馆长《朗诵赋能小学课堂——科学发声与情感表达的艺术》演讲,我深受触动。以前从未意识到,正确发声对教师的教学竟如此关键。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因长时间授课,忽视发声方法,导致我们的声带受损。傅树明馆长教给我们干货满满的发声技巧,而科学发声不仅能保护声带,让我们能更持久地投入教学中,还能为我们塑造优美的语音语貌。这不仅能为课堂增添魅力,更能让知识传递更顺畅,使学生紧跟教学节奏,优化整个教学过程,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以后,我一定要将科学发声运用到日常教学中。”黄梁燕老师感慨道。
彭思婷老师也表示:“听完这场讲座,我整个人像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没想到里面藏着这么多门道!傅树明馆长对科学发声的讲解,如呼吸控制、共鸣运用,让我意识到规范发声能为教学语言注入活力,减少嗓音损耗。而朗诵中很重要的情感表达部分,傅馆长则从细节入手,强调了吐字归音,以演讲稿《像雷锋那样》为例,从语调、节奏出发,配合着传递情感,为朗诵指引方向。未来教学,我也会将所学融入课堂,用朗诵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与文学素养。”
本次校本研修活动,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六位学科组负责人分享教学经验。他们分别从自己负责的学科组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以及过去教学过程当中收获的经验成果等方面出发,围绕校本研修分享了他们在教育管理、教学创新、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心得体会。
“今天举办此次活动,旨在梳理教科研工作,促使各教研组重新审视、探索与思考。各教研组或能彰显特色、亮出品牌,或需直面问题、自曝其短,进而弥补不足。我们要以‘人格为根,师生为本’为理念,精心规划学科组未来的教研之路,深入探索校本教研的有效方法和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并将探索成果整合成清晰、有条理的架构,引领学科教学工作。从无到有搭建体系,从有到优持续完善,不断强化自身实力,这样才能更自信从容地迎接未来教学挑战。”李百玲校长对本次教研分享进行了评价总结。
本次活动是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深化校本教研的又一重要举措。通过专家引领与同伴互学,教师们不仅拓宽了教学视野,更凝聚了“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的共识。未来,学校将持续推进教研基地校建设,为泉州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供稿人:潘煌杰 王彩华 汤其鸣)
来源:中国网
原文链接
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新学期“神秘钥匙”大揭秘 多元研修开启哪吒式成长之旅
编辑:谢思露
一审:李福安 尤 琳
二审:饶燕燕
终审: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