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霞
●
在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浪潮里,AI 作为一股新兴力量,正悄然叩响小学音乐教学的大门。身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虽尚未将 AI 切实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却已在探索与学习中,深深感受到它蕴含的无限潜力。
近期,我投身于一系列关于 AI 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学习研讨活动,其中 AI 在音乐教学方面的内容尤其引人入胜。通过线上课程与专业讲座,我接触到多种专门为音乐教育设计的 AI 工具,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全新音乐教学世界的大门。
以 AI 音乐创作软件为例,它的功能强大得超乎想象。只需输入简单的关键词,如 “欢快的课间”“宁静的夜晚”,软件便能依据对这些情境的理解,快速生成富有创意的旋律。想象一下,在未来的课堂上,当我向学生们抛出一个音乐创作主题时,借助这类软件,能瞬间为他们提供多个可供参考的旋律框架,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灵感。这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音乐与生活的联系,让音乐创作不再是少数有天赋学生的专利,而是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的有趣活动。
还有 AI 音乐识别软件,它可以精准识别各种乐器的声音、音符的高低长短以及演唱中的音准和节奏问题。这让我联想到,在课堂乐器教学环节,以往学生们练习乐器时,由于班级人数众多,我很难兼顾每一位学生的节奏和音准问题。而有了 AI 音乐识别软件,学生们在练习过程中,软件便能实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就像身边时刻跟着一位一对一的专业指导老师。学生们可以通过反复练习纠正错误,提升演奏技巧,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AI 在音乐教学评估方面的优势也十分突出。传统的音乐教学评估往往依赖教师主观判断,存在一定局限性。而 AI 评估系统能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海量数据,从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到音乐作品的练习时长等,进行全面且客观地分析。它生成的评估报告不再是简单的分数,而是详细呈现学生在各个音乐技能维度上的优势与不足,为后续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尽管目前这些 AI 工具还未真正走进我的课堂,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将它们融入教学实践。我深知,将 AI 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深度融合,需要不断学习和尝试,克服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各种难题。不过,我坚信,一旦成功运用,AI 必将为小学音乐课堂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音乐的世界里绽放独特光彩。
#导师点评#
吴老师的随笔展现了她对教育技术的前瞻性思考。她通过AI音乐创作和识别软件的应用场景,生动描绘了AI如何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习效率,并为教学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她对教学创新的热情和对学生发展的责任感。作为师父,我为她的进步感到欣慰,她不仅看到AI的优势,也理性认识到应用中的挑战。希望她继续探索AI与音乐教学的融合,为课堂注入更多活力,成长为更具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
(黄小珊)
撰稿:吴雪霞 编辑:谢思露
一审:李福安 汤其鸣
二审:饶燕燕
终审:校长室